為了落實健康中國戰略,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廣泛傳遞科學健身的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學健身大講堂揚中站于2018年6月12號下午在揚中奧體中心順利舉辦,除了眾多現場參與者,另有500人次通過直播收看了本次大講堂。
本次講座榮幸邀請到南京體育學院的王正倫教授,主題為“為運動立心,為健康中國助力”,從拋出問題,到引發大家思考,進而探討解決辦法,呼吁科學健身,強調“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國”的基石,是一項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永恒使命。
會場的主要參加者為體育行業的從業人員,為更深地理解體育,將之運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大家熱情而積極的聆聽和互動。
講座的內容主要分為五大部分:
1、重新認識和理解新時代體育
長期以來,體育是離我們每個人最近的一項活動,但人們對它的認識卻存在著很大的偏差和歧視,有人認為是游戲,簡單的娛樂;有人認為是運動員的事情,跟自己無關;還有偏激一點的認為體育是貴族的消遣活動等等。
任何一項事物,我們不僅要看到表面呈現出來的東西,更要看清楚它的本質,運動是為人們的健康服務的,是我們有意識地進行合理的鍛煉,有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讓我們的生活質量更高,提高人們的幸福感。
運動也伴隨著人們的演化,我們的基因決定了必須去進行運動,才會促進大腦和身體更高效率地配合。
2、運動不足的后果
這里主要介紹了兩個方面的影響,一個是對于自身身體健康狀況的;另一個是站在經濟的角度去衡量。
對于自身來說,大量的、長期的科學研究表明,能夠造成人體六大方面的身體狀況的下降,如下圖所示:體力活動不足與疾病關系(翻譯版)
另外一個方面是對經濟的影響。
對于社會來說,運動不足帶來的疾病問題會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快速消耗中國社會積累的財富;對于個人來說,治療疾病的費用講給一個家庭的經濟造成嚴重的負擔。
3、當代體育的重大使命
預防大于治療,運動就是良醫
在決定人的健康程度中,“遺傳和環境”因素分別占15%和17%;醫療條件占8%;而“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占了60%。
其中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有五大基石,分別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和【充足睡眠】
在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中常常伴隨著焦慮、壓力、興奮等等過激的情緒,想達到和保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是比較難的一件事情,這也正是體育的使命,它能夠通過不同的運動項目和不同的形式來幫助人們調節這些情緒,排解心理負擔。
也正因如此,也是我們必須要把運動放在第一的位置,樹立正確的運動、健身理念,培養自己的運動習慣,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結合自身的體驗和經歷
王教授為了論證這一系列理論的有效性,也拿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明,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確定要改善的指標,制定合理的鍛煉方案和飲食要求,成功地將自己的一些慢性病得到改善和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的指標在生活方式干預進行到第三個月的時候,都已經恢復到正常的水平和范圍內了。
5、運動促進健康——到底該怎樣干預?
保持和改善我們的健康有兩個前提和一個結果。
首先要確保運動安全,核心是人身安全,這里面就要考慮到可能會對人身安全產生威脅的風險:初始健康、運動環境、運動組織、運動設備、運動器材、運動強度、運動禁忌、輔助技術、交通出行、及時救治等。
再者是運動有效。影響大家最難堅持下去的一個動力就是堅持了很久也看不出任何效果,拿減肥來舉個例子,你可能每天在做有氧運動,鍛煉了兩周、甚至是一個月,感覺還是沒有什么用,便就此下一個結論:運動時沒用的。
在下結論之前,可以試著去了解一下減肥的原理,是不是真正和飲食結合起來互相配合了,是不是真正保證了攝入的熱量大于消耗的熱量了,是不是達到了自己身體所需要的強度,只有明白了這些,目標就更明確,也不會急于求成,堅持的過程才更容易。
最后,要達到的結果就是形成運動自覺,實際上就是一個內化的過程,形成一種無意識的行為習慣,不再覺得健身和運動是一件枯燥、需要堅持的事情,而其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必不可少。
感謝王教授的分享和傳遞,感謝本次活動的主辦方——南京本元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講座的舉辦對于所有的參與者都有不同的收獲,也受到了觀眾的歡迎和認可;也感謝前來參加的各位從業者,大家的努力在共同推進體育行業的進步和發展,攜手打造體育行業的新業態。